【www.www.4008000.net武漢純水設備】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是鄉村生態振興的重要基礎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任務。盡管近年來各級政府在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狀況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但從現實情況看,要真正達到有穩定的保潔隊伍、有長效的資金保障、有完備的設施設備、有成熟的治理技術、有完善的監管制度的“五有”目標,構建起可持續的現代化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體系,任務依然艱巨。在實際工作推動中,需要特別關注垃圾分類、終端處理、資金籌措、措施保障等問題。
源頭分類是促進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基礎,是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前提。武漢工業純水處理設備隨著垃圾分類逐漸步入“強制時代”,農村生活垃圾“怎么分、誰來分、分到什么程度”是不可回避的問題,必須把握好分類的根本目的,立足農村實際,多謀“接地氣”的招數。
首先,分類要易懂易行。分類方法要充分考慮農民的接受程度,不能太復雜、太抽象,對于干垃圾、濕垃圾、有害垃圾、有機垃圾等概念,農民既難理解也不好把握。要把老百姓和專業人員這兩個群體應干的事分開,初次分類可用“傻瓜”模式,讓老百姓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對。
其次,清運要規范有效。垃圾源頭分類投放是第一步,后續收集和轉運過程不能“一鍋燴”,要應分盡分、應收盡收、應用盡用,確保各類垃圾正確“歸位”。
第三,獎懲要及時跟進。一方面,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對分類做得好的給予一定表彰獎勵。另一方面,建立反向約束機制,對違反規定亂投亂放垃圾的,依法依規進行懲處。
終端處理方面,除了有害垃圾由專業企業處理外,填埋和焚燒是采取的主要處理方式。農村地區地形地貌多樣,發展水平各異,某一種處理模式不能“包打天下”,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分類施策。
在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農村,就近衛生填埋依然是簡單有效的處理方式,但要結合當地實際,在源頭分類減量、資源化利用的基礎上,堅持區域集中處理與就地就近處理相結合,按覆蓋范圍和人口規模合理建設填埋場,有效做好防滲、排水和污水處理等,嚴防二次污染。同時,為盡可能減少垃圾填埋量,保障生活垃圾終端處理效果,可以探索使用小型垃圾焚燒爐等設施,住建、環保等相關部門應搞好銜接配合,對這類設備和技術進行科學鑒定,在環保達標的前提下逐步推廣。
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農村,應盡可能與城市垃圾處理系統銜接協同,實現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要大力發展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在有條件的地方推廣水泥窯協同處置方式,從上網電價、財政稅收、用地規劃、環保審批等多方面出臺支持政策,特別是在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規劃布局上,應綜合考慮覆蓋范圍、運輸半徑等因素,采取區域聯建共享等方式,既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生態社會效益,又有利于投資主體的自身經濟效益。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不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還是保潔人員工資報酬,都需要“真金白銀”投入,應采取政府主導、分級負擔、多元籌措的方式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一是適度收取費用。依法依規在一些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農村,按照“誰產生、誰付費”的原則,探索推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收費制度。
二是增加財政投入。現階段,這是資金的主要來源,各級政府應不斷增加預算安排,科學確定省市縣三級分擔比例,明確一次性投入和經常性支出的來源。
三是引入社會力量。可以委托專業公司承擔日常保潔及生活垃圾收轉運工作,在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支持引導等方面加大力度,推進公司化服務穩定健康發展。武漢實驗室純水處理設備對垃圾焚燒發電、小型垃圾焚燒爐等有長期穩定收益的項目,可引入市場機制,實現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建設運營。同時,可探索在全域、全過程引入社會力量,將垃圾治理整體外包,實行分期付費,減輕財政壓力。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建立長效機制,總體把握、多點發力、統籌推進。要明確目標任務和各級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格局。省級要加強工作指導、政策保障;市級要對全域工作負總責,強化政策支持和監督檢查;縣鄉政府要承擔起主體責任,整合各類資源,落實各項措施,確保正常運行。要發揮好農民的主體作用,通過示范引領、學習培訓、外出參觀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衛生文明習慣、垃圾治理要求、村民參與義務等,激發他們開展垃圾治理、改善村容村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建立一套科學高效的制度機制,把管護責任明確到組織、企業、個人,不留空當、不留死角,確保分類工作有人抓、有人管。